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呈現建議-中山大學唐俊華副教授
(本文取自唐俊華的學習歷程聊天室粉絲頁)
【這篇文章適合無明確興趣與志願的高中生;若學生已有明確興趣與志願,仍可參考。】
我最近在分享學習歷程檔案建議時,提醒「不排斥」學系的概念。對於部份高中生而言,相較於找「有興趣」的學系,可能更適合以「不排斥」學系的角度來思考,原因有三:
- 學生喜歡打籃球,未必申請體育系;學生喜歡影片拍攝與剪輯,未必申請影視傳播相關學系;學生喜歡學日語,未必申請日文系…。也就是說,興趣與申請學系未必是同一件事。
- 找「有興趣」的學系對於部份高中生有困難。『就是沒有特定想申請、有興趣的學系啊!』『我只知道自己不會往商管法政發展,但是理工生醫領域的學系也沒有特定興趣與方向!』高中現場應該不乏這類的聲音吧。
- 「不排斥」學系對多數學生而言應該較易掌握,而且可考慮的學系更廣泛,也許可以緩解學生以為高一就要立定志向的焦慮。
=================
我以高中學科為基礎,提供方法協助學生找尋不排斥學系並呈現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依序如下:
- 學生先選出二至三門表現較佳的學科,這裡的「表現較佳」有兩種意義:(1) 該科成績班排名或類組排名在自己各科中相對較前面,不需侷限於成績絕對分數(這個意義較適合高一、高二學生)。(2) 該科學期成績走勢平穩或者有明顯進步走勢(這個意義較適合高二、高三學生)。
- 到ColleGo!網站,電腦版首頁上方有「高中育才」,點選後再點「探索領域學科」,看看哪些學群、學類重視這些學科,並從中找尋不排斥的學群、學類。手機版請點選右上角三條橫線找尋「高中育才」。例(1):數學成績佳,點選「數學」後會出現另一個數學圓圈,點選第二次出現的「數學」後,在電腦版右邊、手機版下方「重視之學群」、「重視之學類」點選不排斥的學群、學類。例(2):物理成績佳,先點選「自然科學」後會出現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點選「物理」,在「重視之學群」、「重視之學類」點選不排斥的學群、學類。
- 思考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可否展現不排斥學群、學類重視的多元能力?若該學群提及多項多元能力,不用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會很累。例如:學生不排斥財經學群,該學群頁面中提及多個多元能力(如:外語能力、閱讀理解…等);若點選財務金融學類,在「能力特質」中可看到多項能力。學生想想可否在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中呈現這些能力,如果可以,建議在成果報告中具體寫出因為做了哪些事而培養、提升這些能力,並且在報告前面摘要重點。再次強調,各項能力不用面面俱到。
- 除了ColleGo!網站,還可以到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觀看不排斥學系的相關影片,聽聽教授與學長姐們的建議或經驗分享,或者瀏覽不排斥學系的官網。
=================
以高中學科為基礎來找尋不排斥學系,這與申請入學資料審查有關。不少(但並非全部)大學教師重視高中在校成績,既然如此,學生就從表現較佳的學科著手,高三下在撰寫學習歷程自述時,可以具體列出該科成績表現,而這個表現不錯的學科也是學系重視的,這個學系也是學生本人不排斥的。
=================
文末提醒:不建議在單一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直接提及特定學群、學類或學系。舉例來說,在數學科學習成果提到『因為要申請數學系,所以撰寫這份報告』,如果這位學生以數學系為唯一志願,這樣寫就無妨,不過,志願、興趣可能會變,高三學測成績也會影響可申請學系,為了保留彈性,盡量不要在單一成果中具體指出為了某領域學系而撰寫,而是強調這份報告撰寫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提升的能力。如果要強化學生個人與申請學系的連結(例如:申請動機、資料呈現哪些與該系有關的知識能力),可在高三下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結果確定後,於提交給各系的學習歷程自述、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再行說明。
註:可搭配以下文章閱讀「【投書】沒明確科系目標,如何準備?財管系副教授解析學習歷程檔案5大疑問」,網址是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611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