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如何製作? 提供六大作品類型建議

 「學習歷程檔案」如何製作? 提供六大作品類型建議

https://times.hinet.net/news/23773907

教育廣播電台 2022/02/24 

臺大社會系「作伙學」團隊協助教育部,連續兩年在全臺舉辦審議會議,蒐集高中端及大學端關於準備和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的意見,今天(24號) 就「學習單」、「課堂活動成果」、「實作作品」、「實驗紀錄」、「專題報告(含小論文)」和「綜整式學習紀錄」這六種最常見的作品類型提出建議,供學生參考。也歡迎上「作伙學計畫網站」參閱。 

研究團隊主持人、臺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表示,像「學習單」,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必須經過重新整理後再行上傳。上傳的作品可能是單份或是多份學習單。若是選擇將一整個學期、不同單元的多份學習單,合併成一份課程學習成果,建議重點挑選幾份自己特別有興趣或具啟發性的單元學習單,重新命名作品的「總標題」,並在摘要的地方說明選擇這些單元的原因,並加入心得反思。

在「課堂活動成果」部分,常見的包含閱讀或參訪的心得、程式語言練習紀錄、生涯探索作業等,學習筆記也歸在這個類型,建議可在開頭加入作品與課程的關聯性,簡介一下作品包含哪些項目,作為整份作品的摘要。反思心得建議可以與摘要和作品說明一起放在開頭,呈現具體的收穫與成長、課程內容以外的延伸思考、挑選這份作品上傳的原因,以及學習興趣與熱忱。

實驗紀錄」較好的呈現方式,應在作品開頭摘要說明想要呈現的重點、解釋課程與實驗的關聯,以及對應到的原理概念,讓教授快速掌握做這個實驗的用意。放上做實驗的過程時,也要注意實驗設計的合理性、步驟間要有邏輯、實驗結果推論要嚴謹。建議在說明實驗使用的器材、列出實驗的步驟之餘,還要針對實驗的數據進行有條理地分析,解釋實驗結果如何能夠回答最初的問題。

實作作品」像影音檔、網站、美術作品、詩詞文章及劇本等文學創作、機器人與程式設計作品等,建議在檔案中也需要說明課程背景、創作的動機或理念,及心得反思。內容較長的作品(如片長較長的影片、分頁多的網站等),也建議善用截圖輔以文字說明呈現重點。在使用這些多元媒介時,如果有經歷反覆的試誤與修改經驗,也都是非常好的過程紀錄。

專題報告」(含小論文)需要以既有文獻資料為基礎,確實附上資料來源相當重要,可以呈現出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如果能進一步提出個人的觀點,更能展現出自己的獨特性。而作品中除了包含專題成果本身,詳加說明作品與課程的關連性、製作作品的心路歷程以及自己學習的心得收穫,也會讓作品更為完整。如果有完整的報告檔案可以用附件或連結的方式附上,或是將簡報截圖另附說明。

綜整式學習紀錄」是將整學期「多主題、多單元」的作品,包裹在同一份檔案中上傳。建議可以在摘要和作品說明中講解整份作品的主軸,透過一個完整的敘事將各個單元串起來,以呈現個人完整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另也建議在作品開頭加上目錄,輔助審查教授理解整份作品的編排與思考邏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