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聊」出學習歷程的出口,助他們長出對世界的好奇心

 

陪孩子「聊」出學習歷程的出口,助他們長出對世界的好奇心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6240

作者:蔡淇華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108課綱的「自主學習」與「學習歷程檔案」,大大改動了學生的學習準備習慣,也讓第一屆實行的學生和老師們努力適應和找方向。台中惠文高中教師蔡淇華就分享了他與學生對談的經驗,從「聊天」和「問問題」下手,找出孩子自主學習的動機!

「你知道 why 比 what 重要嗎?」

「老師,我不懂耶。」

在高二專題課程,學生秉翰(化名)提案,他想要做一個建築模型,作為他的學習歷程,我想了解他的「起心動念」,所以問了他一連串的問題:

「你為甚麼想念建築系?」

「因為我爸爸是建築師。」

「如果你在自傳和面試時這樣回答,會很扣分喔!」

「我講的是事實啊!為甚麼會扣分?」

「上週學校餐敘時,臺大光電所黃建璋所長告訴我們,教授們希望看到的申請動機,是『從自己身上長出來的』,他們每次看到申請動機來自父母,都會搖搖頭。」

「『從自己身上長出來』?老師,這個我不懂耶。」

問題是學習的開端

「『從自己身上長出來』,指的是你的學習,源自本身的好奇,這就是『PBL 問題導向學習』的開端。例如你覺得你的生活周遭有哪些問題?而這個問題可以連結到你想念的建築?」

「老師,我有一點概念了,我覺得台中市這幾年越來越熱,加上我們地處盆地,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如果我以綠建築為我的專題方向,是不是很適合?」

「太棒了,這個議題是從你身上長出來的,你回去可以依此做一個自主學習計畫,最後的可以變成小論文或實體的建築模型,當你的學習歷程。」 

隔週上課,秉翰興高采烈打開筆記本:「老師,你看,這是我安排的專題計畫表,因為一直在想降溫的問題,最近讀很多文章,而且讀得很有感覺。」秉翰打開筆電:「老師,你看,這是竹北的大樓『若山』,建築師以『都市造山』概念,將建築打造成自然生態系統,可以讓房子降溫5度。」

「太棒了,我的朋友剛好是這家建設公司的員工,前年帶我去參觀,我發覺大樓可以引導風的方向,感覺非常涼爽。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學校今年十月,就花光了一年的用電預算,這跟學校的風向有沒有相關?」

「老師,一定有,你看!」秉翰指著電腦上《天下雜誌》的報導:「張建築師畫淡水河旁的大樓設計圖時,將273戶拆成2棟,與河岸呈斜角,讓河風從中穿越,後排建築看得見河,也吹得到風。但是我們學校的建築密集平行,阻礙通風排熱,所以非常躁熱,現在雖然每棟都裝冷氣,但排出的熱風,讓校園更熱。」

「所以你對自己的建築設計有想法了嗎?」

「有!有!我最近看了好多書和文章,發覺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會蓄收大量熱能,所以一定要從通風與綠化下手,而且棟距和屋頂盡量採斜角設計,如果可能,也要使用不吸熱的建材,例如台中市府和市議會採用的複層Low-E玻璃,空氣層可阻絕熱對流……。」

好的學習歷程是「有趣動人的故事」

秉翰的轉變太令人訝異了,因為才不過幾週之前,他才在上課時責怪市府使用玻璃帷幕建築,一點都不環保,想不到他現在因為「自主學習」,知識更多元,思考也更周延。最重要的,這個班剛開學時,只想坐著聽,但現在整個班的主Key,已經從「老師的教」,轉回到「學生的學」。

「你不一樣了,我蠻感動的。」

「老師,說真的,你上次講的『問題導向學習』,真的很棒。以前根本就不可能自己找東西讀,但現在針對身旁的問題發問,讀東西變得越來越有效能,不僅吸收快,而且一篇文章會連結另一篇文章,一個問題會連結到另一個問題。」

「例如,看到這麼多綠屋頂的文章,我就會再次好奇,這麼好的東西,為什們在我們的都市很少使用,所以我主動問了一些建築師。我以前怎麼可能有膽子去問陌生人,但現在,為了解決心中的好奇,整個學習的動能都起來了。

「秉翰,你知道嗎?你已經不用再擔心多元選修課、自主學習課、以及專題課到底要上傳甚麼到學習歷程了,因為學習歷程重質不重量,學習歷程不是集點運動,就像黃建璋所長所講的:『我們根本就不在乎學習歷程的厚薄,我們只期待看見一個『有趣動人的故事。』你剛剛講的,就是一個有趣又動人的故事。」

「真的嗎?」秉翰很興奮,「我有講出好故事嗎?」

故事三大核心:不幸,衝突,過程

「當然!故事有三大核心,第一是不幸,第二是衝突,第三是過程。」

「不幸?」秉翰有點困惑。

是的,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所以我常說,世界的缺口,是學習歷程的出口。當你對全球暖化、都市熱島效應、校園通風不良等『不幸的事實』產生問題意識,故事就有了起點。就好像雪菲爾大學招生官和我分享的,why 比 what 還重要,也就是說,學生為什麼做這個作品,比他做出甚麼作品還重要。因為 why 就是動機,有動機的學生才有前瞻性。」

「那麼『衝突』是甚麼?」

「『衝突』產生戲劇張力,例如,用便宜的建材,是否與綠建築產生衝突?通風,是否會與坪效產生衝突?這些衝突的碰撞及解決,是學習的節點,也是人類知識的起點。

「老師,你講的有一點深,我不是很了解,但『過程』應該會容易一點吧?」

學習歷程的廣度、深度、態度、高度、效度、與溫度

過程就是提出問題、研究、提案、再產生另一個問題的滾動式學習過程,這也是教授最喜歡看見的學習歷程。因為從其中,可以看出一個人閱讀的廣度、思考的深度、學習的態度、提問的高度、連結的效度,以及最重要的,對人類的溫度。就像你現在做的一切。就算你最後找不到答案,甚至沒有完成很厲害的作品,都沒關係,因為你的『歷程』已經證明你就是我們要的學生。所以說,學習歷程裡,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結果,而是『過程』。」

「老師,因為這幾週的摸索,我真的懂了,總之,有『問題意識』的學習真的很重要!」

下課後,秉翰又和我約好週四第五節的自主學習時間,想要討論如何尋找下一個業師。我感到很高興,又有一點悵然,因為在學校排定的自主學習時間,有逾三分之二的學生,仍是坐在學校排好的空間,閱讀下一節的考科,這些學生會像秉翰一樣,因為在自主學習中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種下終身學習的種子嗎?我不曉得,但我知道,如果有更多的老師,願意花時間和學生們聊這個世界的缺口,最後在這些缺口中,找到他們學習的出口,甚至找到一生的志業,相信他們這一生,一定可以產生「有趣動人的故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