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有興趣的系,但考大學卻不想選?因為……】
葉丙成教授
昨天跟好友一起吃飯,他太太在北部某公立菁英女校(為避免麻煩我就不說哪家了)教書當導師,聽她說她們學生選高中類組的種種焦慮跟怎麼做決定的,聽了很讓人傷感。
我問為什麼?
老師說學生跟她說:「這系雖然很適合我,但錄取分數太低。」老師整個傻眼:「這個很適合妳、妳也喜歡的系,分數低也比較容易進去,這不是最好嗎?」
學生就覺得那個系錄取分數低,所以不想去念這個系,即便這個系很適合,這個學生也不想選。Why?因為唸一個錄取分數沒那麼高的系,拿到的標籤不夠酷,在這「戰場」上似乎就是個 loser 了。
當「興趣」跟「錄取分數」放在天平上,寧可選一個自己沒有很有興趣、但錄取分數比較高的大學科系。這一些菁英高中學生追求的 KPI 是「唸錄取分數高的系」而不是「唸自己覺得有興趣的系」。
這樣的選校選科系思維,跟台大管前校長說過的調查數據是吻合的:有 55% 大學生自認選錯系、台大大一新鮮人有 14.98% 的人休學、台大學生生退學比例 9.26%。
看到高中生看重科系的「錄取分數的高」甚於自己有沒有興趣,我雖然不意外,但聽了之後還是覺得很感傷。他們都沒有想過這樣選系,對自己之後的人生可能會造成的影響。
選了錄取分數高的科系,但自己沒有真的有興趣。放榜很有面子,然後入學後開始唸得很痛苦、很無趣,最後成為 14.98% 休學或 9.26% 退學中的一位。
這樣真的有比較好嗎?
人生是一輩子的,人生真的不是贏在十八歲就好。
————
這位菁英女校的老師說,即便她們學校老師大多都已經沒有這種「錄取分數高」優於「興趣」的選系思維,但她們學生就還是有不少人把進入「錄取分數高的系」當作最重要的 KPI。老師也很無奈。
老師還說,因為國中老師常跟國中生說,忍耐三年上高中就輕鬆了,所以也常遇到學生一進高中就氣力放盡沒動力唸書了,所以現在高中也不好教。然後接著高中老師、補習班也都跟學生說,高中忍耐吃苦三年上大學就輕鬆了……
我們的教育就是從國中開始,每個階段的老師不斷的操學生,跟學生說考上了就輕鬆了,然後再丟包給下階段的老師。同樣的過程,不斷地循環。然後還有一大群不管在哪個階段都是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
這樣的教育,真的能為少子化的台灣社會培養出未來所需要的人才嗎?
所幸這些年在體制內中小學、高中遇到越來越多思維進步、對教育還沒放棄的老師,他們也都在各自的崗位很努力地促成教育的改變。所以我一直覺得台灣的教育,還是有改變的希望。
但真的還需要很多人的一起合作努力、與更多時間萌芽,才有可能看到改變真的生根、整個社會對教育有全新的思維。
Is it mission impossible?
———
後記:這個世界一直在變,而且越變越快(特別是最近,感覺愈發強烈)。所以興趣、工作都會一直變。
真正的重點不是十八歲有沒有選到這輩子真正的興趣,而是有真正學會如何從這個世界這麼多的選項中去探索、有效率地從很多的選擇中,選出自己的天賦能力、興趣相對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這種不是靠分數、靠歷年科系排名的為自己做人生重要決定的經驗,才是他日後不管是換領域、換工作、換行業所需要的人生經驗跟智慧。
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為自己的人生探索各種可能性、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十八歲選大學科系,正是許多人人生中的第一次大決定。如果就草率地以分數決定,遇到人生下一次的重大選擇的時候,就少了做真正好決定的經驗跟智慧。做錯決定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而很多人生決定一但做錯了,特別是年紀越大的時候,就很難再挽回了。這也是為什麼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在十八歲的時候學會為自己做人生決定,是重要的能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