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的賈伯斯談未來——《遺失的訪談》精華摘錄

18 年前的賈伯斯談未來——《遺失的訪談》精華摘錄

資料出處: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421-steve-jobs-the-lost-interview

極少接受採訪的賈伯斯,18 年前難得接受美國主持人 Bob Cringley 訪問,母帶卻遺失許久,2012 年終於輾轉重現,影片中賈伯斯侃侃而談,談自己,談公司,談人才,談未來。

圖片來源:IMDb

他已經離世 2 年,而我們依然緬懷賈伯斯,讚揚賈伯斯,不厭其煩探究賈伯斯,並且永遠不會停止談論賈伯斯。

特別是當過去的影帶、文字、書信,突然重現光明,在世人眼前公開,遠去的面孔再次清晰起來,隨著它們重新出土,我們無所依歸的迷戀再度有了寄託。

極少接受採訪的賈伯斯,18 年前難得接受美國主持人 Bob Cringley 訪問,母帶卻遺失許久,2012 年終於輾轉重現,這段長達 70 分鐘的《遺失的訪談》近來在網路上熱烈流傳,影片中賈伯斯侃侃而談,談自己,談公司,談人才,談未來。以下 Inside 節選幾段精華言論, 完整中英字幕影片可按此觀看

談到 12 歲時與電腦的第一次邂逅,賈伯斯就像許多小男孩一樣,對這神秘的機器著了迷,不同的是,他是不折不扣的行動派,立刻打電話給惠普(HP)創辦人 Bill Hewlett,得到打工機會,天天泡在惠普實驗室寫程式。差不多在那時,他認識了後來一同創辦蘋果的 Steve Wozniak,他們倆一起做出「藍盒子(Blue Box)」——利用 AT&T 交換器漏洞撥打免費電話的裝置,這對蘋果電腦的誕生有關鍵作用。

你大概會好奇,這樣做有什麼意思?它的意義在於,雖然我們只是小孩子,但已經意識到我們有能力設計出控制天價設備的裝置,這就是我們得到的啓示。儘管我們懵懵懂懂,但我們製造的小玩意,卻能操控大東西。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經驗,可以說,沒有藍盒子,就不會有蘋果電腦。

1977 年 Apple II 和圖形介面在西岸電腦展上初登場,引來大批批發商與經銷商爭搶訂單,賈伯斯時年 21 歲,此前他沒有任何商場經驗,憑靠直覺,出盡風頭。談到管理上的獨到之處,他不把陋習繼續當作理所當然,而是盡力思考如何改革。

我發現一種現象,我做事之前,總會問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可是得到的答案永遠是『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沒人反思初衷,沒人對商業上的做法有更深入的探討。這就是我發現的事情。

舉例來說,我們在車庫裡組裝 Apple I 的時候,成本掌握得一清二楚,但是工廠生產 Apple II 時,財務部門使用的是標準成本,每季估算標準成本,然後才根據實際狀況調整。於是我不斷追問: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給我的回應是: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半年後我才了解,箇中原因是無法精確計算成本,所以只能先大略估算,然後在季末修正。你無法準確掌控成本的原因是資訊系統不夠好,但沒人承認。後來我們設計麥金塔自動化工廠時,設法避免這些問題,讓我們時時刻刻都掌握精確的成本。

商場上有很多約定俗成的事情,我認為那是陳規陋習,因為以前這樣做,所以就一直這樣坐下去。其實只要願意多提問多思考,腳踏實地工作,不出多久就能學會做生意,這不是什麼難事。

近來「人人都應該學寫程式」的主張正熱,18 年前的賈伯斯早已提出這樣的看法。

所有美國人都應該學程式,學習一門程式語言,學程式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學法律一樣。並不是要大家都去學法律,但法律教你一種思考方式,而程式帶給你另外一種思考方式。我認為電腦科學應該作為基本教育,每個人都應該花一年時間學習它。

在賈伯斯的帶領下,蘋果研發出眾多搖錢產品,全球市值冠軍,不過賈伯斯本人並不怎麼在意金錢。

我 23 歲時擁有 100 多萬美元財產,24 歲累積到 1000 萬,25 歲超過 1 億。但這不重要,我不為財富做事。金錢很好,有了錢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讓你實現短期看不到效益的創意。但錢不是最重要的,公司、人才、產品才是珍寶,才是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我不太重視金錢,我從不出售蘋果股票,我相信公司會持續茁壯。

全錄的圖形介面,為蘋果帶來深遠影響,不過後來全錄卻以失敗告終,賈伯斯認為,人才錯置是重要原因。他以百事可樂為例,在這類公司工作,產品數十年不變很正常,所以產品部門的人無足輕重,行銷部門才是要角;不過倘若已壟斷市場的 IBM 或全錄也採取同樣策略,就不妙了。

IBM 或全錄這些壟斷型的公司,如果你身在產品部門,能做出更好的影印機或是電腦,那又怎樣?當你的公司已經壟斷市場,公司就很難再突破了,想要更上一層樓,就只能靠業務和行銷人員,於是他們漸漸掌控公司,產品部門的人卻在決策過程中被邊緣化了。

結果公司喪失打造偉大產品的熱情和能力,對產品敏銳且有天賦的人逐漸被排擠,但經營公司的人對好產品跟壞產品毫無所悉,他們不知道怎麼把好點子轉化為好產品,而且他們也並不真心想要解決客戶的問題。這就是全錄的故事。

眾所皆知,賈伯斯非常重視產品與人才,談及這個議題時,他著墨甚深。而蘋果也的確匯聚了一批天才,天才共處一室,彼此產生的衝突製造出最好的產品,正是賈伯斯麾下團隊合作的精髓。

問題在於,優秀的創意與產品之間隔著巨大鴻溝,實踐創意的過程中,想法會變形甚至面目全非,因為你會發現新東西,思考也更深入。你必須時時權衡利弊,做出妥協和調整,總有些問題是電子設備解決不了的,是塑膠、玻璃無法解答的,是工廠和機器人做不到的。設計一款產品,你得把五千多個問題裝進腦子裡,仔細梳理,嘗試各種組合,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每天都會發現新問題,也會產生新靈感。這個過程很重要,無論開始時有多少絕妙的主意。

正是因為團隊合作,這些精英相互碰撞,以辯論、對抗、爭吵、合作,相互打磨,磨礪彼此的想法,才能創造出美麗的「石頭」。這很難解釋,但顯然這並不是某個人的成就。人們喜歡偶像,大家只關注我,但為 Mac 奮鬥的是整個團隊。

與優秀自信的人合作,不用太在意他們的自尊。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如果他們的工作不盡人意,你該做的無非是提醒他們,明白清楚提醒他們恢復工作狀態,同時不能讓對方質疑你的權威性,斬釘截鐵的告訴他們的工作表現不及格,這並不容易,所以我總是採取最直接了當的方式。有些同事覺得這種方式很好,但有些人受不了。

我只想成功,不在乎是非。所以,無論我原來的想法多麼頑固,只要反駁的人拿出可信的事實,五分鐘內我就會改變觀點。我就是這樣,不怕犯錯。我經常承認錯誤,這沒什麼大不了,我只在乎結果。

賈伯斯也談到自己 1985 年被親手建立的公司掃地出門的往事,他抨擊當時的 CEO John Sculley 的唯一願景是保住自己的 CEO 位置,對產品對公司對任何事情「毫無想法」。 這段「遺失的訪談」便是賈伯斯重返蘋果前一年的訪問,當時他對蘋果的憂慮與傷感溢於言表。

蘋果正在衰落,非常沉痛的衰落,原因在於……我離開時,蘋果領先業界整整 10 年,微軟 10 年後才趕上我們,他們能趕上來是因為蘋果止步不前。今天的麥金塔與 10 年前的幾乎沒有區別。蘋果每年的研發費用數千萬,累計已經超過 50 億,有什麼效果?我沒看到。

他們不知道怎麼利用新技術,不懂如何創造新產品,優秀的員工被困在公司裡束手無策。因為缺少有眼光的管理者,所以蘋果在各個方面都落後了,市佔率一路下滑,產品優勢已經被微軟急起直追,現在只剩下一群老主顧,而且數量逐漸變少。老主顧帶來的收益還能撐個幾年,但是漸漸遞減,這糟糕透頂,我現在看不到挽回的希望。

在這十年間,微軟綻放光芒,但賈伯斯不留情的批評他們俗不可耐。

讓我難過的並非微軟的成功,我一點不嫉妒他們,他們的成功基本上是靠勤勉換來的。我難過的是他們做的是三流產品,他們的產品沒有靈魂和魅力,太平庸,更讓人難過的是使用者居然毫無察覺。但是,生而為人,就是要追求極致,並且互相分享,這樣人類才能一起進步,學會欣賞更美的東西。微軟不過是另一個麥當勞,這才是我難過的原因,不是因為微軟贏了,而是因為微軟的產品缺少創意。

這幾年世界因網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賈伯斯在 18 年前宛如預言家般,精準的看見未來,也就是此時此刻,活在當下的我們,不得不折服於他對網路與世界彼此關係的描摹。

我看好程式和 Web。軟體產業有兩件激動人心的事:一個是程式,另一個就是 Web。Web 將實現我們盼望已久的夢想,電腦不再只是電腦,開始添加通訊功能。可喜的是,微軟還沒發現這一點。

創新的機會很多,Web 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社會。你知道美國有 15% 的商品是通過電視購物銷售的,電視購物很快會被 Web 取代。網路銷售的潛力巨大,網路將成為最直接的銷售管道,而且,在網路上,小公司與大公司看起來沒有區別。如果將來回顧電腦發展歷史,Web 技術必然成為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潛力無限,會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電腦行業。

訪問尾聲,主持人問及,賈伯斯如何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正確,他是這麼回答的:

最終,是由品味作出決定。

熟悉人類在各種領域的結晶成果,嘗試把它們運用到你的工作裡。我從來不覺得借鑒別人的創意有什麼好可恥的。

麥金塔團隊裡有音樂家,有詩人、藝術家、動物學家、歷史學家,這些人也懂電腦,造就了麥金塔的出色非凡。即使沒有電腦,他們也會在其他領域創造奇蹟。而在蘋果,大家各自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麥金塔因此吸收了各個領域的優秀成果。若非如此,它很可能是一款非常狹隘的產品。

我很欣賞嬉皮精神,我想把這種精神融入產品裡,只要使用者用了產品,就能感受到這種精神。麥金塔使用者衷心熱愛我們的產品,從前很少有人真心喜歡商業產品,但你可以從麥金塔感受到某種奇妙的氛圍,我覺得優秀的同事都不是為了電腦而工作,而是因為電腦是傳達某種情感的最佳媒介。他們渴望分享,你理解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