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埋名 一嗚驚人 — 廣達電腦

 

十年埋名 一嗚驚人 — 廣達電腦

廣達電腦,創業十年始終沒沒無聞,卻是國內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廠商,去年,它以五一九億的營業額,躋身《天下雜誌》一千大製造業前十名;今年甫上市,更在一夕之間成為舉國盡知的「新股王」。保守低調的廣達電腦,它的競爭優勢是什麼?面對詭譎未來,上市後的廣達將如何迎向挑戰?

廣達-林百里-筆電-溫世仁-戴爾電腦 技術精良的創業團隊,是廣達傲視群雄的最大優勢。(圖中為董事長林百里)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333瀏覽數

 一月八日,甫上市的廣達電腦掛牌價創下新高,取代華碩,成為新「股王」。

 二月初,林口華亞科學園區裡冠蓋雲集。廣達的林口新廠落成,行政院長蕭萬長親至剪綵,神通電腦董事長苗豐強、普迅創投董事長柯文昌等人都到場祝賀。加上原廠,廣達月產能可達到二十二萬台,超前同業。

 不及半月,全球最大的TFT─LCD(液晶薄膜顯示器)生產廠商日商夏普(Sharp),傳出有意與廣達技術合作。廣達雖只承認「接觸頻繁」,但若成功,廣達將成為夏普選擇的第一個台灣合作廠商。

 一連串的動作令人目不暇給,上市後的廣達,知名度大幅提高,企圖心明顯可見。但是撇開股王的耀眼光環,外界對廣達如何崛起,其實一無所知。

 在計劃上市前,今年五十歲的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除了不見記者,廣達連公會事務、國內外商展都鮮少參與,態度極為保守低調。

 過去,廣達的知名度比以肉類罐頭聞名的「廣達香」還低。據說,廣達在申請上市時,的確引起承辦人員疑惑:「做肉鬆也能做到上市?真不簡單。」

 一位證券界人士忍不住比喻,廣達上市的效應,「完全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廣告

 而在沒沒無聞的十年裡,廣達的確已經成為國內第一流的電子廠商。

全球第三大

 廣達做的是筆記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的技術門檻高,就連在主機板產業所向披靡的華碩,跨入筆記型電腦時也遭受挫折,不得不整軍裝甲,捲土重來。

 去年,廣達已是國內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廠商,出貨量佔全台總數的兩成。營業額五百一十九億的規模,今年在《天下雜誌》一千大製造業中將擠入前十名。

 若以製造量來看,廣達去年出貨達到一百三十一萬台,居全球第三大,僅次於日商東芝與IBM。

 廣達的高股價來自高獲利。去年,廣達的稅後每股盈餘高達二一.七元,在一片不景氣聲中顯得格外搶眼。

廣告

 儘管廣達已經上市,除了必要的公開場合,董事長林百里仍然不輕易接受媒體採訪。面對外界好奇眼光,林百里並不覺得自己顯得神祕。「我們只是個工廠,客戶不喜歡我們暴露太多訊息,」林百里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表示。

 老友眼中的林百里,他的成功正始於專心本業。「十年來什麼都不做,就只專心在筆記型電腦上,」與林百里同為台大登山社同學的致福公司董事長江英村形容。

 從產業龍頭到股王,林百里以一介香港僑生,在異地打出天下,他的祕訣是什麼?

熱中技術

 跟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一樣,林百里也是標準的技術癡。

 年輕時的林百里,就非常喜歡技術,喜歡發明。

 香港德明中學畢業後,林百里到台灣念台大電機系。雖然林百里形容自己是「考試剛好過關那種學生」,但在朋友眼中,林百里既聰明又用功。

廣告

 林百里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九七二年,二十三歲、還在念書的林百里就與同班同學溫世仁,在實驗室裡做出電子計算機。這台叫做「NTUEC1」的作品,在時間上只比開發出全台第一部電子計算機原型的廠商「環宇」稍晚。

 而宏碁董事長施振榮,當時就在環宇擔任工程師。

 回想起少時記憶,「他(林百里)是最優秀的技術人員,直到現在我都還這麼認為,」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肯定地說,「他非常執著於把理想化做現實。」

 這個產品打開林百里的事業之路。在三德飯店高家的資助下,林百里與溫世仁成立三愛電子,由林百里擔任總工程師,溫世仁負責經營管理。

 三愛成為台灣早期投入電子產業的先驅廠商。三愛的成員,後來都成為台灣電腦界的重要人物,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致福公司董事長江英村、廣達總經理梁次震都包括在內。

廣告

 林百里對工作十分投入。三愛的第一個產品由林百里設計電路,葉國一畫零件的機構組成。有一次,葉國一與林百里一起加班到深夜兩點,終於忍不住問林百里打算何時下班?這才發現,林百里的手錶已經停了。

 這件事讓葉國一印象深刻。十五年後,林百里成立廣達,這時已擔任英業達正副董事長的葉國一與溫世仁,共同資助老友四分之一創業資金。對這個投資「競爭者」的舉動,除了多年情誼,葉國一其實也看好廣達:「一個公司只要有一個認真執著的人就不會倒,有兩個就會獲利,更何況這個人就是領導者。」

 林百里在三愛待了一年。後來,因為三愛決定轉向發展數位音響而離開。一九七三年,林百里、溫世仁與許勝雄合作,成立金寶電子。

眼光獨到 抓對時機

 電子產業變化快,除了技術,還要有眼光。林百里有工程師的專注執著,還能比同業更快看到大勢所趨。

廣告

 比如,金寶原來做的是計算機,但林百里認為必須往電腦業邁進。他擔任總經理時,帶金寶跨入終端機生產,後來,金寶一度是台灣第二大終端機出口廠商。

 八七年,金寶轉投資的仁寶龜山廠發生大火,復工後的仁寶決定轉型生產監視器。但林百里此時已嗅到筆記型電腦即將崛起的氣味。

 「一把大火燒出他創業的決心,」老友溫世仁回憶。

 林百里在八八年成立廣達,這個切入筆記型電腦的時點不早不晚,恰到好處。

 現在來看,廣達至少比同業提早五年進入市場。但「更早期做筆記型電腦的死掉很多。早起的蟲兒被鳥吃,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當鳥或當蟲,要看環境成熟度而定,」江英村指出。

 深諳技術的林百里注意到筆記型電腦液晶螢幕的變化,由於技術推進,色彩趨向柔和。「之前的液晶並不好看,這個跡象讓我們覺得產業跟市場都會快速進步,」梁次震表示。

 與由桌上型電腦跨入的競爭對手相較,廣達有很強的技術優勢。當時,廣達創業團隊的成員都有十年以上浸淫電子計算機的資歷,是少見的深厚技術背景。

 而電子計算機的技術,與筆記型電腦兩大關鍵技術──LCD與電池有銜接性。林百里在金寶時期的管理經驗可以直接移植,與LCD供應商建立的往來關係,更是重要資源。

 這些條件讓廣達能脫穎而出。梁次震回憶,廣達的第一個模具只花了一個半月就開發成功。

 這個時機也趕上國際大廠來台下單的風潮。第二年起,廣達就接單生產,開始獲利。

 林百里自己分析,技術是廣達最大的資產。喜歡比喻廣達是「黑手當家」,這些年來,他對技術的興趣絲毫不減。

比技術 比管理 比速度

 廣達在九七年成為美商戴爾電腦的代工夥伴,去年,戴爾的業務就佔六成以上。戴爾的成長潛力讓廣達水漲船高。

 戴爾公司第一次來台時,評選了近十家公司,後來創辦人戴爾還親自來台確認。選中廣達,「因為他們技術最扎實,」戴爾電腦亞太區國際採購管理總部總經理方國健說。

 為了延續技術優勢,林百里以董事長之尊親自帶領設計部門。廣達對技術需求未雨綢繆,特地在研發部門中分出「前瞻研發」,專注於兩年後的技術發展。

 以戴爾九七年委託廣達生產的機種為例,這個機種在日本已累積數年開發經驗,但廣達在數個月內就趕上日本技術水平,隔年出貨近一百萬台。「我們既驚訝又高興,」方國健形容。

 除了比技術,高科技業還要比管理、比速度。

 廣達的策略是多元客戶,既能降低單一客戶波動風險,不同客戶要求,反過來又能鍛鍊體質。

 譬如,戴爾的直銷模式以壓低庫存聞名,廣達必須加快周轉,才不會遭到庫存轉嫁。梁次震說,當時他們天天檢討庫存,只要庫存一增加,就馬上解決。廣達的存貨周轉率兩年來一直高出其他同業。

 廣達執行決策的「快」,也讓合作夥伴印象深刻。

 去年廣達引進與客戶同步的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負責建置的源訊顧問劉驥卿最驚訝的是,星期五晚上還空無一物的教室及辦公室,到了星期一一早,桌椅、電腦、網路全部完備。「好像變魔術一樣,」劉驥卿驚嘆。

 廣達只花了八個月就完成整套系統,上線運作。依劉驥卿的經驗,同等規模的工程在其他企業,大概得花上十八個月。 

「烏龜哲學」的企業文化

 雖然廣達已是國內第一流的電腦廠商,又是股王,林百里卻不顯驕氣。「我們只是別人的加工工廠,沒有控制原料的權力,只能在被動與主動間多去爭取些訂單,」這位技術專才謙虛地說:「我連國語也講不好。」

 林百里的作風深深影響廣達的文化與策略。廣達在技術及效率上求快,但經營卻崇尚「烏龜精神」。「我們要像烏龜很謙虛、穩健,一步一步往前走,」林百里詮釋。

 以上市為例,廣達早就可以上市,林百里卻堅持要先做到客戶分散、經營團隊穩定,而且公司的確有資金需求。

 「公司太早上市,就像賣還沒成熟的水果,吃了不是要拉肚子?」林百里說,「上市要對大眾負責。」

 廣達未上市前,沒有分紅入股,必須與同業共同競爭人才。林百里用廣達的產業地位與企業文化說服員工。「就像運動員能在奧運拿冠軍,這不是很高興的事嗎?這才是工作原動力,而不是拿冠軍能得多少錢,」林百里堅持。

 林百里更重視內部培養人才。在廣達,組成團隊時強調「由下而上」,也就是資淺、資深工程師混合編組共事,一起解決問題。「我們不教技術細節,透過實際經驗傳遞能力,」梁次震強調。

 前年,廣達的員工每人平均產值是一千兩百萬台幣,高居業界之冠。

 在華亞園區,廣達人也是有名的拚戰。「廣達的員工都是『鐵人』,」一位與廣達長期簽約載客的計程車司機形容。他因為半夜常接到廣達員工下班叫車,不堪其擾,後來乾脆把電話掛掉。

 林百里曾經在半夜搭機返台,就直接去巡視工廠。在這種文化下,「工作累卻有成就感,」一名年輕的員工說。

決勝未來

 「股王」寶座對於林百里,是光環,也是考驗。

 同業都開始感受到壓力。一位同業主管感慨地說,面試新人時,公司福利很自然地被拿來比較。「一張股票五十多萬,你動不動心?」他反問。

 但利刃有兩面。上市雖使廣達更容易吸引人才,但抱著期待加入的員工,卻會對未來的分紅入股有所預期。如果廣達不能持續高獲利,「很多人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這位主管提醒。

 廣達有長久累積的技術優勢,不過,競爭廠商也虎視眈眈。更何況,電腦品牌大廠間的競爭詭譎多變,戴爾是否能維持像過去兩年,每年百分之百以上的高成長,各方有不同看法。

「我們去年窩囊一年,今年要揚眉吐氣了,」一位篤信IBM今年會超越戴爾的同業主管預言。

 林百里很清楚自己所面臨的挑戰。「十年生聚,我們現在只是把技術、資金、人才集中在這裡而已,真正要比的是未來,」他加重語氣地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