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要進入臺中一中就讀(或著建中、雄中、南一中),你可能要注意的事(一)-陳光鴻(台中一中)

 當你想要進入臺中一中就讀(或著建中、雄中、南一中),你可能要注意的事(一)


陳光鴻(台中一中)

1. 保有好奇心,同時,先做好探索。
2. 勇於發問,同時,勇於不發問。
3. 競爭強是正常,沒競爭才是異常。
4. 廣博的閱讀
----------------
1. #保有好奇心,同時,先做好探索。
進入108課綱下的高中就讀,不論是哪一所高中,都有很多選擇等著你。從多元選修課的選擇、充實增廣課程的選擇、微課程的選擇、到社團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要保有好奇心,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所謂的好奇心,是指對選擇的標的感到好奇,主動探索,例如查詢課程手冊(選課輔導手冊)、問輔導學長的意見、直接打電話或寫Email向開課老師諮詢,上網查資料等。保有好奇心的時間不一定需要很長,做好功課來延展好奇心,讓自己的疑問得到解答,再開始做選擇,是比較好的方式。
如果只有好奇心,對什麼都感到新鮮,但沒有進一步的探索,在課程開始後、社團活動開始後,常會發生『啊,我選錯了』的現象。選錯了,可以重選嗎?不一定。在臺中一中,多元選修課程有一次重選機會,但要視其他課程的餘額有多少來決定能否進班;微課程就沒有機會重選。
好奇心是保有學習動機的源頭,能對各種學習仔細觀察,提問疑問,是我看過優秀學生共有的特質。好奇,不能只是心裡想、嘴巴講,而沒有任何進一步的動作。
記得,幾年來,選修表達力課程的學生,第一節課裡我都會問到『為什麼想選這門課?』答案也是五花八門,但有兩種原因是共同的。一是我的表達能力不好,想來這門課培養;另一是我聽學長講,這門課一定要選,很搶。
這是有好奇心的表現。
但,沒有進一步的探索。
如果學生有進一步的探索,看過課程手冊,就會知道,這是一門教導思維結構與口說結構的課程,作業很多。因為平均每週要寫1500~2000字的作業,選上課程的學生平均會有3~5人退選。
多年來,只有兩個學生在第一堂課程說明結束後留下來問我『老師,為什麼這門課每次都要寫這麼多字的作業,是因為學生必須在作業中看見自己懂不懂課程內容嗎?』、『老師,作業很多,是什麼原因呢?我更好奇的是,作業很多學長為什麼還要推薦?』
答案是什麼,從來不是重點,保有好奇心且延展出對應的探索,才是第一個建議的重點。
祝福所有想讀臺中一中的學生,能常保好奇心,同時,做出相應的探索。
2. #勇於發問,同時,勇於不發問。
經過國中三年的教育,很多考上一中的學生,已經不太願意問問題,特別是經歷國三這一年準備會考的磨練。刷題、刷題再刷題,把自己變成會考機器人後,只想解放,好好當塊海綿,讓水自己來填滿所有縫隙。
所以,先建議要勇於發問。
提問的能力是在一次次的發言中逐步完整的,提問很簡單,但提問的能力一點都不簡單。
提問是想到什麼就問什麼,而提問的能力是能等一等,想一想,完整自己所有想法後再提問。可想而知,脫口而出的問題,是還沒經過完整化的提問。
剛進一中的學生,個個都需要被鼓勵發問,脫口而出的發問就可以。例如:為什麼要這樣展開?我自願擔任班長可以嗎?我可以負責倒垃圾嗎?學長,哪門選修課比較好過?......
對,就是這樣的發問,是需要鼓勵的。但一個月後,這樣的發問,常會被同學視為白目,沒經過大腦。雖然發問的人不多,但大家都是張開耳朵仔細聆聽別人問了什麼,從中建立自信心與安全感。
為什麼乘法公式的展開模式有這樣的規律,老師您是怎麼想到的?這個手法還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嗎?
老師我國中時有擔任過班長,雖然當時有被老師稱讚負責,但其實我是因為人緣好所以才當得好,聽學長說,在臺中一中是副班長最辛苦,我想要挑戰看看,自己有沒有在沒人脈的情況下為同學服務的能力,我可以自願擔任副班長嗎?
老師,我家住在清水,每天通車往返,因為沒有抽到宿舍,我可以先負責倒垃圾嗎?因為我可能會準時8點到校,所以要利用下課時間打掃。
學長,您上過的多元選修課有二門對不對?您比較喜歡哪一門?為什麼?有沒有您聽同學說的好課,值得上的課?如果請您推薦一門課,您會推薦哪一門?
這些提問,是想一想,做過一些查詢或資料閱讀後才問的,有深度。被詢問的老師、學長,常會另眼看待,嗯,又來了一個學覇。
進入臺中一中的學生,有哪一位不是學霸的?新生個個是,學長們也個個是。強強競爭到強強連手時間很短,一個月就夠了。
於是,勇於不在第一時間發問,變成一種能力。想問的當下,先在心中問自己,這個問題有沒有答案了,我自己預測的可能答案是什麼?先再看一次資料,找一找有沒有什麼資訊遺漏了,或著,先覆盤一次,檢查關鍵訊息是否完備,會不會是老師、學長刻意設計的洞?然後聽聽其他同學提問後的老師、學長反應,等一等,再提問。
以前,我曾經被挑戰過:『老師,為什麼學期成績你給他94分,卻給我95分?他說我私底下買飲料給你,太奸了,我明明沒有。上課時都是他先回答,次數也比我多,應該他比較高分,怎麼會變成我比較高分?』
學生怒氣衝衝衝,看來兩人是好朋友。
『我現在無法回答,但老師每一堂課都有錄影,我回家看影片,明天給您答案。』
隔天......
『你們倆看看這三段影片』
『有沒有發現,你總是搶著回答與提問,聽到別人的回答與提問後,之後在一旁沈思。而你雖然回答的少,卻能總結別人的答案,提出綜合性的提問,並對未來可能產生的不同結果做出評估?』
『有』
『這門課,明面上教的是表達,其實真正要教的是思維結構,能夠做出總結與預測才是學得好,這在評量規準中寫的一清二楚,而且評量規準也是經過你們小組討論理解後制定的。......現在理解為什麼分數是這樣了嗎?』
『謝謝老師』
『......你昨天的態度會不會太衝了?』
『嗯,對不起老師,昨天我實在是氣不過,因為我們兩個是好朋友......』
勇於發問,同時,勇於不發問,是我的第二個建議。
3. #競爭強是正常,沒競爭才是異常。
加入一個幾乎都是國中強者的學校,第一個要準備好的心態就是:每一個人都很強,因此,謙虛與樂於分享的態度,是進入學校時要先做好的心理準備。
什麼叫做強,有可能是時間規劃很強、有可能是口說能力發表很強、可能是閱讀理解能力很強…有各種不同的強。用程度來理解,也就是當你是國三程度,別人已經是高二程度。
先備知識的強悍沒什麼了不起,因為只要超前學習就辦得到,當然這跟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中就讀之前,都已經自己先行修習高中的課程,也有去補習班先上課的,這會讓一個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就已經有充足的知識理解更深入的學習內容,或者有更多的時間來複習曾經學過的知識。
所以很多學生在第一個禮拜的週記上寫的都是,為什麼我看到同學都沒在唸書,成績卻這麼好?是不是因為我從鄉下來,所以比不上都市的孩子呢?(OS. 臺中一中學生已經不寫週記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的確是很多學生先有超前學習的行為,但跟是不是來自於鄉下沒有太大關係,台中市所屬的中投區,能考上一中的孩子,哪有所謂來自於鄉下?學生的認知要先改變。
用另外一種說法,叫做議席。高中課程的學習教材,在網路上到處都找得到,因材網有,各家出版社的網站上也有,只要有心想學,哪有做不到的。
所以我才說,先備知識的充足,沒什麼了不起,只要願意花時間就辦得到,但是態度,卻不是一瞬間可以養成的。
習慣處於競爭強的狀態,隨時保持自己健康的心態,不論是迎難而上,還是向強者學習都好,就是不要輕言放棄。
另外一方面,因為課程學習太過困難,有太多強者,競爭激烈,同學們往往會退後到安全的領域裡,也就是進到一個比較沒有競爭的環境。例如:多元選修課程、微課程,這些課,因為屬於適性探索,所以沒有太多的進度壓力,也不會有太多的作業,更沒有期中考,修習者容易把心態安逸化。
在處處是強者的環境裡,突然發現一個沒有競爭的環境,是很舒服的,但學期末,就會發現,其實有競爭才是正常。安逸過久的學生,常會發現自己的期末成績大幅輸給認真且保有競爭性的學生,這個時候要在追回成績,就非常困難了。
競爭意識是一種心態,要時時提醒自己,不可以處於安逸的環境太久,無論是要讓自己處於強者群,還是要追上強者群向強者學習,都可以。
大家都有經驗,一個班級的成績表現,常常前10名的人是一群,中間10名的人是一群,最後10名的人是一群。每一個學生都很努力要讓自己的成績進步,但是幾次期中考下來,就會發現有競爭意識的學生,與沒有競爭意識的學生,在期中考的表現上有顯著的落差。前10名的人也許會換位子,第一名變第二名,第五名變第三名,第四名變第一名,但就是這10個人,因為他們的競爭意識強烈。
因此,給予未來即將成為高一學生的第三個建議,就是要開始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調整好對應的心態。並試著建立一套機制,時時提醒自己:當自己是強者,要保持謙虛;當自己不屬於強者群,要積極的向典範學習、請益。
隨著影音平台的強力發展,短影音視頻的快速擴散,學生們閱讀的能力大幅下降,能維持專注在2000字以上長文的閱讀比例也大幅衰退。這並不是說現在的學生閱讀能力就下降,而是閱讀材料的類型已經與目前的考試制度大相逕庭。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來自於長時間的閱讀,當然也和閱讀策略的學習時長與實踐有關係,經過訓練的學生,不一定需要長時間的閱讀,也能夠有效地培養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人文涵養沒有長時間的大量閱讀、廣博的閱讀,是培養不起來的。
除非,學生們有著豐富人文涵養的家庭背景,然而,這並不容易。
涉獵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資料,從閱讀、到做摘要、關鍵字截取、概念統整、反思撰寫,再寫出自己的意見與觀點,需要很多的時間。大量閱讀的好處,就是上述步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進而讓學習者看見自己的學習基模,後設認知,深化閱讀成效。
而廣博閱讀是另外一方面,多元的探索與閱讀,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刻觸類旁通,讓神經元產生更多的連結。廣博閱讀的好處常在不同課程的成果發表時展現出來,提問出別人想不到的問題、從完全與分享內容無關的視角切入卻又處處扣合。
圖書館恰好是提供閱讀材料多樣性的最佳來源。
每年進行新生的圖書館利用教育,都會發現學生的閱讀經驗稀缺,沒有讀過金庸,不認識張曼娟、余秋雨;知道紅樓夢,但從來沒看過;想看金瓶梅,翻開書卻完全看不懂;換日線是什麼?只知道科學人;藝術、電影、小日子這些雜誌從來沒聽過;培養閱讀理解的閱讀理解雜誌也只看過封面。
如何培養自己廣博的閱讀呢?
從認識大學18學群開始!
國中畢業了,就是開始高中生活,認識大學18學群,理解專業知識領域的面向,試著進行適量材料的閱讀、歸納統整,會是很棒的進入高中前的任務。(18學群的詳細資訊可以參考ColleGo, IOH平台)
第四個建議:盡快開始廣博的閱讀。
(臺中一中圖書館歡迎所有新生進來參觀)
--------------
還有六點,請見第二篇。
5. 國中同學請時常聯絡不要隨便失聯
6. 拿到手機先啟動螢幕使用時間限制
7. 做好時間規劃,請學長點評。
8. 認真打掃,掃地也掃心地。
9. 慎選班群,若你是不干寂寞的人,千萬別隨便轉班群。
10. 在校園中找到自己可以安靜的角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