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審議成果】上午場成果 —— 三大政策建議

 

【110年審議成果】上午場成果 —— 三大政策建議

https://www.108epo.com/results-detail.php?Key=26

2022-01-05

作伙學團隊在今年五十場審議會議後,彙整高中老師、學生及家長的多元意見,對學習歷程檔案形成三大政策建議,希望相關單位能一同思考與改進,並一起促成更多討論與交流的機會。

這三大政策建議分別是:
一、大學校系公告重視的能力特質,作為高中端準備指引;
二、善用百字簡述與學習歷程自述,持續優化系統;
三、考量學生與老師負擔,尋求製作檔案的質與量的平衡。

 

【一、大學校系公告重視的能力特質,作為高中端準備指引】
  第一個是,大學校系應公告重視的能力特質,作為高中端更明確的準備指引。雖然目前大學各校系已公告學習歷程檔案準備建議方向,然而許多參與者認為該指引作為統一的正式公告,除列出參採項目外,也建議再補上各校系所重視的能力及特質,讓高中端準備更有方向。另外,高中端對於大學會不會重視學習歷程檔案仍抱持著疑慮與不信任。對此,根據審議會後問卷的調查顯示,有將近九成以上的教授都表示會重視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審查依據。關於各校系的審查尺規,以及教授審查時的介面仍持續進行研議與優化設計,將會在明年申請入學前做好應有的準備。

【二、善用百字簡述 與學習歷程自述,持續優化系統】
  首先,許多參與者擔心低年級作品較不成熟,希望可以開放將低年級檔案修改或補件。對此問題,考量課程學習成果有確保真實性的教師認證設計,應避免再隔學期另找老師認證的狀況,審議提出兩項建議,第一是建議學生在高三預計上傳與勾選的作品中,善加利用系統的百字說明欄位,交代此份作品可修改或精進的重點之處,或做重點式摘要;另外,學生亦可考量在作品篇幅不會過長的情況下,選擇把高一的作品納入附件。第二個則是建議學生將選擇上傳較不成熟作品的原因,具體地呈現在高三申請前撰寫的學習歷程自述當中。
  針對「多元表現」的部分,有參與者提到,有些活動舉辦在暑假,同學來不及在該學年上傳期限內上傳;再加上疫情期間,有部分同學表示,舉辦的活動與講座不一定都會核發參與證明,且也無合適的參與照片佐證。關於此方面的問題,參與者在討論中建議,同學不必擔心缺少證明或照片作為參與紀錄的證明,可以以描述心得感想或延伸的問題思考做撰寫,如此一來,比起只呈現證明或照片,更能較好地呈現同學的學習過程與心得省思;同學也可註記清楚活動參與時間,並將心得紀錄整理好後,延後上傳,但要注意每學年仍然限制最多十件。亦有參與者提到,同學可以先將每年擔任幹部的成長經歷與心得記錄下來,高三時將所有的經歷整理好一份檔案上傳至多元表現。
  此外,關於系統「穩定性」的面向,參與者們也建議系統可以再改善穩定性及增加上傳容量,以讓作品有更好的呈現品質與內容,並讓資料保存更加完善。具體建議方式如下:在個資保護的考量下,延長系統自動登出的時間,以利同學或老師在使用時的便利性;同時,也建議同學先備好百字心得文字檔案,再複製至系統介面,避免在系統介面上直接謄打。另外,平台可設計一個檢核功能,可以檢查學習成果是否有確實上傳成功;亦能開發手機版使用介面、提供自動儲存的功能,以及系統如有更正時程需要發出通知訊息等。總的來說,關於系統端的建議,希望相關單位可以考量可行性與保持系統穩定性的情況下,進行更進一步地研議與改進。

【三、考量學生與老師負擔,尋求製作檔案的質與量的平衡】
  第三個是,考量學生與老師負擔,尋求製作檔案的質與量的平衡。在審議現場中,老師、學生仍反應花費許多時間在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有些老師反應,學校對於各領域應如何製作檔案的支持與教學指引有差異,部分學科導向的科目只有安排考試,缺乏學習歷程的素材;另外,針對老師指引、提供範例,與認證方面的問題,老師仍面臨著是否應提供完整模板或範例,以及是否針對內容錯誤進行介入修改與保留學生自主性的兩難。同學的困難,則大概可以分為負擔過大、能力不足、缺乏動機或方向等問題。關於負擔問題,指的是在準備檔案的時間常與期末考衝突,導致學生壓力沉重,也犧牲了休閒生活或課外活動參與的時間;能力不足方面,則指的是,部分學生在書寫、排版、資訊使用等能力的不足,導致作品呈現的品質不佳;最後,缺乏動機或方向的問題是,學生尚未知道自己的志趣,對於想要選擇的科系迷惘,或想要考指考而缺乏製作檔案的動機。
  針對上述關於老師與學生面臨的問題,審議討論結果建議將課程學習成果融入課程的設計,或是透過共備制度降低學生與老師的負擔;不同科目的老師也可以一起討論該科目適合且可行的學習與課程學習成果呈現方式。在提供成果製作公板與範例時,僅供同學參考,而讓學生自己有自主創作的空間;另也有老師建議,可以提供檢核表 (checklist),供同學自行檢核一份完整的作品應包含哪些項目,例如:摘要、過程、心得反思、素養能力等。認證方面,老師不宜過度介入,適時且盡早給予學生修改意見,尊重學生修改意願,只要學生在期限內繳交,且符合該課堂的作品規定,即可以通過認證。
  另外,學生也不用每個科目都製作作品,可以挑選較符合個人興趣的課程準備,尋找在「質」與「量」間的平衡點。學校可以利用校訂必修或資訊等其他課程,或多舉辦文字工作坊、排版教學講座等活動,加強學生的基本能力。關於學生定向的問題,審議中的討論建議到,學生可以從課堂學習或者課外活動參與中,發覺自己特別有感覺且有興趣的事物;可以先了解自己喜歡的學群領域,在逐步探索、聚焦到自己可能喜歡的科系;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與感覺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或作品中。學生也不必過度擔心志趣轉向的問題,建議可以善用學習歷程自述,把自己挑選最後三件作品的理由,結合志趣轉向的過程加以說明,如此一來也更能凸顯自己的獨特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