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學生的16項生涯建議

給大學生的16項生涯建議

廖芳慶

(與校友童彥銘於台北火車站相遇)

前些日子到台師大參加綜合活動領域種子教師研習,在返回高雄前,與我們雄工汽車科優秀校友童彥銘同學在台北車站相聚。
他是當年全國汽車科技藝競賽的金手獎得主,最後還以高分透過甄選入學考進北科大車輛工程學系,堪稱文武兼備。 我們相談甚歡,以下是我與他的對話中所整理出的給校友同學的鼓勵與提醒:

1.#以終為始
不論畢業後要做什麼職業選擇,好好充實自己的本質學能是基本功。沒有紮實積累第一主要專長,不要輕易隨意到處說要開啟第二、第三專長。

2.#培養三種能力
(1) 外文溝通應用能力(英文優先)
(2) 公眾演說表達能力
(3) 領導統御溝通協調能力

3.#學業不是拚贏過誰
而是不斷的精進自己,以達成領獎學金為目標。大學不是中小學,不是在拚排名,而是讓自己善用學校的有形與無形的資源與機會,練出社會的功夫。

4.#提升自己的閱讀素養
培養閱讀習慣,尤其是全球知名人士等頂尖人物的自傳式書籍以及商管類雜誌等,讓自己的腦袋思考跟得上時代潮流,同時也開始累積自己的財商。

5.#以利他為生活目標:
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只是他的收入有多少,還包括他的可利用價值與對組織團體的貢獻度。讓自己在所處的團體中,具備不可或缺的位置或條件。

6.#擴展學習深度與廣度
除了閱讀、熟悉自己系上的課程資訊與資源,也要去觀看、攝取其他科大、普大中同樣性質的系所或頂尖大學相關系所的相關資訊,讓自己的學習與多元豐富與飽滿。不要讓自己的投入或學習是「虛的」或「表面應付的」。

7.#知識的價值來自分享
努力將自己所學,分享給自己人,例如自己的筆記成為大家期中期末考爭相影印的寶典。不怕跟別人分享,怕的是自己的東西沒有參考價值。

8.#關注社會趨勢發展
閱讀社會趨勢發展的經典大作,分類整理與統整(可做筆記,或是設立FB社團或部落格),將這些整理系統性存放。讓自己可以熟悉社會發展脈絡,成為一個有精準判斷力的人。

9.#提升媒體識讀能力
觀看各類節目或訊息時,可以去觀察,誰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誰是在講幹話;誰是用事實與道理來論述,誰只是為了抹黑或帶風向。從不同的媒體與管道,觀察他們對同一新聞事件的分析判斷與論述方式。

10.#為未來負責
不要做讓未來會後悔的事情。也許某些違規或不OK的事情,當下沒有被發現,但別讓未來的自己幹譙現在不懂事的自己。禮貌與態度更是通往世界的萬用鑰匙。

11.#融入學習地區文化
若是能到北部唸書,為的不只是一張北部名校的學位證書,而且又是時間獨立,自由度最大的生命階段。所以必須讓自己與就讀地區的文化與特色做一個基本與全盤性的了解(不要當宅男,要當暖男)。讓自己與在地許多重要的人事物做連結。

12.#培養格局與品牌意識
做人做事要看遠一點,格局要大,不要在小事情上計較得失,不要怕吃虧,怕的是沒條件沒能力承擔吃虧。自己就是自己品牌代言人,什麼是品牌,就是你在別人心中的價值、定位或評價。

13.#培養健康與情緒管理
所有事情的參與與執行,只要與健康安全衝突,一定要戒慎處理。把情緒管理學習好,不要因為衝動而鑄下大錯。

14.#人際關係的選擇
你應該沒有要選民意代表,所以時間不是平均花給所有的人(有些人你不需要等畢業就知道不會跟他聯絡)。你需要知道哪些人可以交心,哪些人只能當吃喝玩樂的朋友。不是什麼社交活動都要參加,那不是累積人脈的方式,而是真正花時間累積你的專業硬實力與軟實力能耐。

15.#投資自己而非妥協原則
把錢與時間花在投資你自己的健康、知識與形象(別忘了家人對你的期許與他們用心的付出)。不要賺虧心錢,更不要當鍵盤俠,也不要成為政治人物的打手。你討厭大人做的事情,你一個也不要碰。

16.#把握自由彈性的大學生活

大學是人生發展歷程中,最自由最彈性的階段,也是探索世界、了解自己最好的時間。很多事情不做不會怎樣,但是做了會很不一樣。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的成就領域就在哪裡。勇敢做自己,也大器的為自己的選擇負全責。

祝福我們優秀的同學們,心想事成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