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技巧的心得有感

工作態度之心得有感

廖芳慶
 
因為幫忙學生,需要跟某大學系辦公室詢問甄選入學的簡章細節,而有了下面的對話與心得
 
約下午三點多,我去電該系,該系工讀生接電話後表示系秘書目前很忙,他會幫忙轉達,然後就準備掛電話。
 
我覺得很扯,因為我都還沒表達我的問題。你連基本資訊都不問,是不在意還是沒sense。所以決定請他稍後先不要掛電話。
 
我說:「帥哥呀!我想跟您請教幾個問題,耽誤兩分鐘呀!先跟您說不好意思!」
接著,我請教他幾個問題。
 
我說:「請問您是工讀生對吧?」
他說是
 
我問:「那您知道,現在打電話來的這個人(我指我自己本人)是誰嗎?」
工讀生:「不知道」
 
我再問:「那您知道,我想詢問的是什麼問題嗎?」
他沒有回答
 
我再繼續提問:「那請問,您知道我的聯絡方式嗎?」
他還是答不出來(我心想,那您是要系秘書待會回電給誰、如何回電呀?你們關係很差嗎)
 
我接著提問:「請問貴系系秘書,目前應該是否處於忙碌狀態吧?」
他說是
 
我又接著說:「那待會系秘書若是聽完您的敘述,請問系秘書會知道如何跟我聯絡嗎?」
他也沒回答(是我,我也不知道要掰什麽)
 
我又提問:「請問,我們剛剛對話,您有記錄嗎?」
他一樣還是沒有反應(我想,應該是沒有)
 
我最後再提問:「如果因為這件事情沒處理好,形成更大的風暴或問題,人家最後追究原因,發現是您造成,您認為自己可以承擔這個責任、壓力嗎?也就是說,如果檢討出包的原因,系上最後處置方案是撤換工讀生,請問這結果,您能接受嗎?」
 
他完全不發一語(我想他心中可能已經用正統台語把我及家人都問候完了)
 
我猜,這位同學在當工讀生過程中,應該沒有遇到被電話那頭的人噹的經驗;但對我而言,要做這樣的對話,我也沒有這樣過的經驗。因為此時的狀態,我也是屬於失禮的人!
 
但對方是屬於一所眾人心中的國立頂尖大學,如果頂尖大學的工讀生接電話的處理態度與方式是如此,那真的就糟糕了。
 
最後,我請他留線並表示我願意等秘書講完電話,再請他幫我轉過去;我也跟他說,剛剛不好意思問了他好幾個問題。
 
約莫等三分鐘後,我便跟秘書進行通話。
 
在轉達與詢問完重要事項後,系秘書表示會立即去請示長官我提問的問題,同時也謝謝我提醒簡章規定有可能疏漏的細節。
 
在電話最後即將結束前,我還在猶豫是否要表達剛剛的狀況,我想,如果我是這位系秘書,我會希望對方願意告訴我,所以我還是說了。
 
我告訴系秘書,我需要再耽誤與借用她一分鐘時間。
 
我表示:「我相信你們的工讀生應該不是一個會故意擺爛的人,但他的電話禮儀與工作技巧知能沒有適當的展現,但這樣的狀況下,我想你們的工作會出現很多風險,也就是你們的坑一定會跳不完」
 
系秘書聽完馬上致歉
 
我也跟系秘書表達,這位工讀生並沒有不禮貌,請不要責怪他。但他心不在焉,甚至是不在意某些細節,例如處理來電留話問題,不論是就電話內容或其後面要處理的事情之壓力因應等等,如果沒有用心看待,將會引來更多的問題與麻煩。
 
我想大家都在教育單位,我還是雞婆提醒。
 
她告訴我,一定會好好教導他們,不然她自己真的會被害死…。
 
回顧過往,在教學歷程中,最常遇到的考驗之一就是糾正學生不禮貌的行為。
 
因為這是最容易破壞關係也是最常引起抱怨的事。
但所謂的受教育,應該不只是學歷的提升,而是整個人的素質、見解、經驗與問題解決能力都有所拉升才算數。而如何教、教多深、教多少?那就沒有標準答案。
 
我與學生只有一學期約五個月的互動交集歲月,嚴格來說,每學期與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價值觀的學生只有近二十堂課程的互動緣份。
 
每學期我都會接觸幾百名的學生,要記住他們的名字,真的不容易。如果有同學沒有在課堂上發言或課後提問,那我跟這樣的同學,可能一學期都沒有講到話。那我要幫忙上他們就更微無其微。
 
除了課程主要進度的落實與教導,對於平日生活的常規、禮貌態度的要求與提醒更是不能偏廢。然而要教這些,有時跟學校的管理氛圍、班級導師的帶班風格、任課老師們的價值態度、家長的觀念與身教、友伴同儕的模仿與從眾行為等等,都是影響的因子。
 
要在教學歷程中去談這些價值行為觀念,有時候是直接要去糾正或面對學生不禮貌的行為舉止或者是輕違規行為。簡單說,就是要挑戰學生的面子問題了。
 
然而考驗就會出現:
考驗老師個人本身的心理承受度
考驗老師個人本身的格局氣度
考驗老師個人本身的教育熱忱與初衷
考驗老師個人本身的口才與思維邏輯
考驗老師個人本身對違規行為的容忍程度與在意程度
考驗學生心理成熟度
考驗學生文字理解判斷能力
考驗彼此的對話氣氛
考驗彼此互動的緣份
 
很多時候,真的需要保持一種心態,即「能做多少,算多少」
真的不敢預設,畢竟考驗真的不少,甚至是可以預判會出現哪些問題而令人卻步。
 
但就是告訴自己,如果學生成長過程沒有遇到問題或是出現問題,那學校老師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也提醒自己,我們的出發點不是要去挫對方的缺點或銳氣,而是如果對方是我們的親友的孩子,我們會希望他遇到的老師、貴人會如何教導與提點他,那我們就比照辦理。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自己也不完美
 
就是求將心比心
 
就是求易位而處
 
就是求心安理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